近几十年来,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引起了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工业上常采用醇胺水溶液法进行捕集,存在溶剂损失大、吸收能耗高、腐蚀等问题。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溶剂,具有低蒸汽压、宽液程、高稳定性、可设计性等优点,为发展新型的碳捕集技术提供了机会。其中,如何提高碳捕集的容量是目前离子液体碳捕集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
近期,浙江大学化学系、浙江大学-新和成联合研发中心王从敏课题组将多位点协同作用的思想引入到功能化离子液体的碳捕集中,在提高碳捕集性能方面有了新突破。该设想通过在苯酚和唑类阴离子上引入新的作用位点吡啶基团,利用共轭基团的电子离域效应,来明显提高阴离子上吡啶基团与二氧化碳的相互作用;利用阴离子与二氧化碳间存在的双位点协同作用,达到明显提高二氧化碳捕集容量的目的,吸收容量高达1.6摩尔每摩尔。这类具有多位点协同作用的离子液体打破了目前等摩尔捕集的局限,且循环使用性能好,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潜力。该研究工作为设计高效的碳捕集新材料提供了新的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Angew. Chem. Int. Ed., 2014, DOI: 10.1002/anie.201400957.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1400957/abstract)。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博士研究生罗小燕。此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浙江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