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上午,北京大学施章杰教授应邀来公司作报告和交流。公司研究院名誉院长李浩然老师,专家张玉红老师、王勇老师,研究院和上虞基地技术人员等通过现场或视频方式参加了报告会。
施章杰教授作《Direct Transformations of C-H Bonds》主题报告。报告首先介绍了合成化学的发展背景和重要性,从科技和生态两个方面讲述了化学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引出了关于高效环保偶联反应方法的新思考。其次通过对金属催化、化学键活化的详细介绍,指出了偶联反应过程的关键因素,并以氧化偶联、碳氢键转化为例,描述了偶联反应为化学合成提供创新技术和方法的研究目标和发展愿景。最后,施章杰教授介绍了课题组成员及研究内容,并回答了公司科研人员的相关提问。报告会后,就目前公司在催化反应以及原料药课题方面遇到的难题,施章杰教授和公司领导及研究人员作了进一步的交流和探讨,讨论了以后在技术开发方面可以合作的方向。
这次报告和交流让与会者更深入地了解了化学键活化和偶联反应技术,更为公司在绿色化工领域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持。研究院还将邀请更多高级专家来公司进行报告交流,以建立宣传渠道,提高公司品牌和影响力;增加科研人员见识,了解当今科技前沿发展动态,为技术创新提供新思路;寻找进一步合作机会,为公司新产品开发及技术改进提供实质性帮助,并通过专家的牵线搭桥,认识更多专家及青年才俊,为进一步的项目合作、人才引进提供新的机会。
注:施章杰是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973首席科学家。他主要从事惰性化学键、小分子活化、过渡金属催化研究领域的研究工作,致力于惰性化学键、二氧化碳和氮气的固定等研究领域的基础研究工作。迄今为止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00多篇。施章杰教授分别获得2011 Tetrahedron Young Investigator Awar和2013年国际应用与纯粹化学学会(IUPAC)OMCOS Award,2007和2013年分别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分别为第二和第一完成人),2014年获得华人有机Mr. and Mrs. Sun Chan Memorial Award 和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等多个奖项,并获评“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在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50多次。